德育园地

德育园地

杜绝校园欺凌,关爱学生健康

发布时间:2024-03-27   浏览:0    作者:编辑员

EKDKY[@6M(1}FCOZ7Z0~}EO


一、什么是校园欺凌


图片



   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,以学生为主体的攻击性行为。通常由学生或校外人员实施,大致包括下列几点行为对被欺凌学生(个人或群体)的身体伤害、财产和精神等损害。


   1.殴打、脚踢、掌掴、抓咬、推撞、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。

   2.以辱骂、讥讽、嘲弄、挖苦、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。

   3.抢夺、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。

   4.恶意排斥、恐吓、威胁、逼迫、孤立他人,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。

   5.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、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、恶意传播他人隐私。




二、预防“校园欺凌”应做到“三不”

   (一)不做受害者


   1.不携带较多的金钱和贵重物品等,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。

   2.前往厕所、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。

   3.与同学友好相处,宽容、理性、平和解决矛盾,不采用过激方式。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,请马上寻求老师或大人的帮助。

   4.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,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,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。





   (二)不做欺凌者


   故意殴打他人、暴力侮辱他人、暴力索取他人财物、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、强制侮辱罪、抢劫罪、故意伤害罪等。

   (三)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


   1.拒绝煽风点火,拒绝成为欺凌者的“帮凶”。

   2.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,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。

   3.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,帮助被欺凌者。

   4.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报告,甚至报警。

三、为什么孩子会成为欺凌者 

图片


   (一)性格不良

   性格不良的学生,他们比平常学生有更强的控制欲,喜欢所有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,这类学生更加自我,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,有这些元素的学生更容易欺凌别人。

   (二)价值观错误

   有些孩子受到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,认为在同龄人间实力才能铸就尊重,他们有些享受其他孩子望着他们畏惧的眼神,自己的身高、体重、比其他人高大威武会成为他们称霸同龄人的资本。

   (三)情绪冲动

   这类孩子的情绪属于易怒、易动,属于偏激类型人格,往往受到周围人的鼓动就容易冲动做出不利于别的同学的事,而且也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无所畏惧的态度。

   (四)盲目模仿

   一些媒体平台会传播一些影视作品,负能量的哥们义气,这对于校园内的孩子来说,自主辨别是非能力弱,喜欢模仿容易臭味相投会造成更大的欺凌效果。

四、应对校园欺凌

图片

   (一)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?


   1.保持镇定,遇到校园暴力时,保持冷静至关重要,尽量拖延时间,寻找机会求救。

   2.求救,在能保障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向路人呼救求助,或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。

   3.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。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,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。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。

   4.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,一旦发生应及时找老师解决。


   5.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,都要告诉老师或家长,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。

   6.法律援助,在必要时,寻求法律援助,对施暴者进行追责。



   (二)孩子遭遇欺凌,家长怎么做?


   1.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。

   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,打压孩子的自尊,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凌的对象,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,家长应采取行动,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。

   2.鼓励孩子。

   孩子在学校遭受欺负,一般会因羞耻尴尬而不愿意谈论。这时家长要适时鼓励,让孩子知道他可以信任家长,可以得到帮助。引导孩子直面事件的发生,在遭受欺凌时应该怎样采取措施避免伤害,同时不要产生心理阴影。

   3.冷静,最重要的是孩子。

   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,请保持冷静,耐心倾听并保持理性作出回应,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。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,父母都鼓励他,支持他。

   4.共情,先别追问过多细节。

   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,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,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。应对孩子表达共情,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: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“常态”,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。

   5.接纳,父母绝不抛弃你。

   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,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,不愿意上学等,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,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,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。

   6.安抚,先平复孩子的情绪。

   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,尽早把情绪处理好,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,及时了解情况。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是否有情绪波动,或者情绪低落,无精打采,当提及学校、同学等话题情绪激动,或者行为动作是否有异常,不愿意和家长交流,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不愿意和要好的同学玩耍等。

   7.做勇敢的自己,请把事情说出来。

   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,同时向他说明,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,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。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: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,尽管这么艰难,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,谢谢你的信任。

   (三)发生校园欺凌,学校该怎么做?


   1.救助为主:对于校园欺凌的受害者,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、心理干预、司法协助等。

   2.适度惩戒: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,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,给予严肃批评教育,绝不姑息,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,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。

   3.快速反应: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,立刻开展救助工作,合理处置欺凌事件。

   4.低调弥补:在处置过程中,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,多关注受害孩子、家长的利益,保护未成年人隐私,客观回应社会关切。


五、“校园霸凌”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


图片


   (一)民事责任


   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者一般承担侵权责任,如果欺凌者是未成年人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,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,如果欺凌者是成年人,其责任由本人承担。

   在校园欺凌中常见的民事侵权行为有:


   在言语上:随意损毁他人财产的、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话语的、散播关于他人的谣言的、恶意暴露他人隐私的等行为,而这些行为可能构成侵犯他人的名誉权、肖像权、隐私权。

   行为上:如果在校园欺凌行为中有暴力袭击、肢体攻击,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行为,这些行为可能构成侵犯他人的生命权、身体权和健康权,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。


   (二)行政责任


   在校园欺凌行为中,除了民事赔偿责任外,如果是以殴打、虐待等暴力方式实施的,虽然不构成犯罪,但是违反了我国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规定,欺凌者应当受到治安处罚。

   如: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、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、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、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、 殴打他人的,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等行为,公安机将根据行为后果、危害程度等情节处以行政拘留、罚款的治安处罚。

   (三)刑事责任


   对于在校园欺凌实施的严重的暴力行为,根据我国《刑法》规定,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应当承担刑事责任。


   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:

   犯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罪,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,情节恶劣,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。

   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:

   犯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、抢劫、强奸、贩卖毒品、放火、爆炸、投放危险物质罪的。

   已满16周岁的人:

   犯罪承担刑责。不满18周岁的,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

图片